EN
EN
新闻动态
News
国内名医温州 “秀”高超内镜技术

作者:张伊凡 来源: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1/8/25 0:00:00 阅读量:
借助自然腔道,手术不留痕
8月19日至20日,2011温州消化内镜专家论坛暨浙江省IBD学组会议在市二医举行。本次论坛采用“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操作演示”等形式展开,来自上海长海医院和瑞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二院、浙江邵逸夫医院等国内一线专家与我市消化内镜方面的医生,就内镜在胃肠道肿瘤、小肠疾病、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广泛讨论和交流,现场展示了电子双气囊小肠镜、放大电子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胶囊内镜等国内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新技术,来自全省消化内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消化内科的疑难病患、热心市民300多人在各个分会场聆听讲座和观摩手术。
据市二医内镜中心主任潘杰介绍,随着内镜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疾病能够通过内镜进行治疗,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胰腺癌和胆道等方面的疾病治疗有可以免去剖腹手术痛苦、降低费用和减少并发症等诸多方面的明显好处。本届论坛12堂专题报告和11台手术演示,无不体现了当前内镜技术的五大新亮点,受到与会者关注和好评。
  一是染色和放大内镜的应用使内镜进入了“显微时代”。 据了解,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常规内镜检查诊断率为10%-15%,但如采用染色和放大内镜新技术可提高早癌的诊断率高达30%-50%以上。潘主任介绍,放大内镜的结构和原理与普通内镜并无本质区别,但可放大60-170倍,有了这一重大变革,内镜医师可以很轻松地看到以前无法观察到的病变,可以发现胃肠道癌前病变,进行早期癌症的诊治。
  二是“双镜”合璧治疗胰胆管疾病有了重大创新。所谓“双镜”联合治疗是指超声内镜(EUS)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ERCP)治疗技术,能更容易地到达胆道和胰腺的病灶部位,为胆胰疾病的诊治开拓了新思路。以往患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要么开刀取出来,要么做腹腔镜手术,也得在腹部打两三个小孔。ERCP手术则借助人体天然的生理通道——消化道“拉”出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年龄大、体弱多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来说尤为合适。另外一些胰腺囊肿的患者,利用ERCP技术,在胃壁上打个孔到囊腔,然后架起一个管道,让囊肿里的液体通过管道排到胃里,慢慢的,囊肿就会越来越小,避免了患者“开膛破肚”的痛苦。
三是由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为诊断消化道早期癌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目前,包括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在内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已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利用内镜技术早期发现肿瘤,并在黏膜下将早期肿瘤剥离,这种称为ESD的手术模式,已成为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前沿趋势。该技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cm的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早期癌和粘膜下肿瘤的切除,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是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让“盲区”不盲。长约3-5米的小肠,是人体消化道里最长的管道,却一直是内镜检查的盲区。双气囊小肠镜巧妙地利用两个气球交替充气来撑住小肠,通过内视镜和外套管的相互作用,将小肠慢慢套叠以缩短肠以及简化肠的形状,使内视镜的长度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并看到小肠更深的地方。相比其他一些检查方法,小肠镜不仅能诊断病变,而且镜上附有一个管道,活检钳或其他治疗的器械可经由此处进行治疗,适合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小肠肿瘤及炎症性肠病的诊治。
五是胶囊内镜实现无痛苦检查。把一颗直径不到两厘米的“录像机”吃进肚子里,肚子里就会看得一清二楚,医生再根据“录像机”在肚子里检查到的结果对病人进行诊断,这就是人称“药丸录像机”的胶囊内镜,病人只要吞服下这颗胶囊内镜,肚子里的检查一目了然,患者没有任何痛苦和不适。胶囊内镜一般在体内工作约8小时,可获得50,000-60,000张彩照。胶囊通常在吞服1-3天后排出体外,它是目前真正的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的消化道内镜检查工具。
    据悉,ERCP、EUS和ESD(简称3E)是目前消化内镜领域最具标志性的3项内镜技术,市二医内镜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各类3E技术,为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截止2011年上半年完成各类内镜诊疗超过5万例次,主办省内消化内镜专家高峰论坛3次。
 
0577-88882121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百里东路252号(325000)
微信服务号
二医那些事儿
支付宝服务窗
浙WWS标2010110100005号 浙ICP备13037826号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