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研究中心、温州市心脑血管防治办公室、温州市中心医院承办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浙江推广会暨浙江省血脂异常综合防治项目培训会在我市举行。
会议由温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科长叶英海主持,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朱曼路副主任,温州市卫生计生委员会陈继忠副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资讯部陈伟伟主任,温州市卫计委疾控处朱联乐处长,解放军第306医院许樟荣副院长,浙江省心脑血管病研究中心俞蔚副主任,温州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温州市中心医院孙军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杭州的多位国内知名心脑血管专家莅临现场并进行精彩授课。
心脑血管病已成居民首位死因,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据温州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6年,我市心脑血管发病报告数分别为26277例、26927例、27801例,其中脑卒中发病数呈逐年上升,报告病例分别病例21577例、21947例、22959例。
实际上,心血管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加以预防或者及时治疗,不会发展到最后需要做手术,甚至死亡的风险。
目前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确有八类,分别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运动、肥胖、吸烟、酗酒。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因此,对百姓进行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孙军副院长表示,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医务人员进社区对居民进行高血压、高血脂的筛查,并进行医学科普知识讲座,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对需要药物干预者,由相关专业医师根据指南进行综合的治疗。
大医治未病,心脑血管病的“治未病”就是在疾病发展的早期萌芽阶段进行积极干预。但由于不良生活方式,不按医嘱用药导致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比皆是,这时就需要医疗力量的介入。
温州市中心医院成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医务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争分夺秒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打造一条生命抢救的绿色通道。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心肌。孙院长称,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静脉溶栓,一种是动脉取栓。静脉溶栓对“时间窗”要求极为苛刻,要求从进院到药物注射必须在60分钟内完成;动脉取栓必须在90分钟内完成。去年,温州市中心医院有牵头成立溶栓地图,温州很多家医院具备了治疗脑卒中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因为家属犹豫不定,拖延了救治时间,令人十分惋惜。
那么,普通市民又如何发现疾病前兆呢?医生提醒,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如果胸痛持续超过5分钟,就要马上送医。脑卒中识别可采用“FAST”评估法,即是否感觉一侧面部无力或者麻木?是否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是否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出现以上一种情况,就要立即拨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