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达27斤,长60cm、宽47cm、高23cm,比篮球还大一圈的后腹膜巨大肿瘤于今天下午15:05被顺利切除。温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潘忠良说这是他从医30多年来见过的最大的一个肿瘤,国内外都十分罕见。
腹部隆起 像怀胎十月的孕妇
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43岁的永强人李先生(化姓)。6、7年前,李先生发现肚子微微隆起,以为是中年发福,没太在意。之后的两年,李先生的肚子逐渐变大,他就开始运动减肥,希望能把肚子瘦下来。然而事实却与李先生的想像截然相反,运动不但没能瘦肚子,反而越来越大。李先生就去当地医院做检查,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李先生就跑去买草药吃。直到最近,李先生的肚子大得就像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一样,腹胀明显,东西也不敢多吃,多走几步就觉得吃力,这才来到了温州市中心医院。4月25日,潘主任为他安排住院。
巨型肿瘤 MDT讨论制定手术方案
入院后,普外科潘忠良、王中林、饶尚锐、俞健医生团队为他完善了各项辅助检查。医学影像显示,李先生的后腹膜位置出现了一个巨型肿瘤,几乎占据了腹部空间的四分之三,阑尾、升结肠都被这个肿瘤挤到了左上腹,肠腔变得细小;右侧的肾脏也被挤到了脊柱偏左的位置,左右两个肾脏形成了上下分布的关系。CT显示这是一个恶性脂肪肉瘤。从CTA、核磁共振的检查中,看到这个巨型肿瘤紧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等大血管,和肝门部及胰头、十二指肠、右肾等关系密切。对于这样的巨型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的办法,但手术难度之大、风险之高,是普外科团队必须面临的最大挑战。
术前,潘主任把该重点病例向医院进行汇报,由医务科召集了泌尿外科、放疗科、化疗科、麻醉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进了MDT讨论,并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治疗方案。
6个半小时接力 重达27斤的肿瘤被成功切除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李先生被送进了手术室。
为了术中避免损伤输尿管,术前请泌尿外科洪诗哲主任、张弦副主任医师通过膀胱镜为李先生进行输尿管导管逆行插管并留置。
麻醉科副主任李宇快速确定麻醉穿刺点,手法娴熟地为他进行硬膜外麻醉。术前的自体血回收血液保护、深静脉和动脉穿刺,以备手术过程中不时之需。
普外科潘忠良主任、王中林副主任医师、饶尚锐主治医师、俞健医生及手术室护士陈素娥、章汪珍等人严阵以待。
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
潘主任在李先生的腹部划开了一个反“L”形的切口。由于肿瘤太大,即使做了最大的切口,还是不能完全暴露出来,手术视野非常差,这无疑又增加了手术难度。
手术助手使劲用双手将肿瘤往怀里推压才能勉强暴露出一丝缝隙。在手术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潘主任及其团队凭着丰富的经验开始用超声刀、电刀等游离肿瘤。由于后腹膜肿瘤因位置深,周围血管密集,紧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大血管和门静脉系统,解剖结构复杂、手术空间狭小,被外科医生视作“生命禁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大出血。手术团队犹如走在钢丝上一般小心翼翼,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一次切除伤到重要血管引起大出血。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记录单没有大的波动,出血量也不多。
最终,手术在普外科团队的努力下及泌尿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下,历时5个小时,成功将患者肾脏、肠道、门静脉系统及相关脏器血管从肿瘤旁边游离出来,完全切除了肿瘤。肿瘤大小约为60cm x 47cm x 23cm,重达27斤,比篮球大了一圈,相当于三个足月婴儿的重量。
当饶尚锐医师将切除的肿瘤组织拿给家属看时,家属竖起大拇指,连夸:“医生,伟大伟大!”
随后,肿瘤组织被送去病理科做进一步化验。
由于巨大肿瘤突然被切除,可能会引起回心血量的变化,16:50手术结束后,李先生被转入ICU严密监护。
潘主任称,后腹膜的肿瘤是比较少见的,根据其来源不同,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李先生所患的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大部分为恶性肿瘤。
潘主任提醒,如果发现腹部突然增大,应及时就医,因为早期手术的难度低、风险小,手术效果也较后期好。(陈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