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微信圈里,频频看到伤医、杀医等悲剧被转发、被热议,医患矛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实中,医院里,医患关系真的一面倒?近日,本报记者前往我市各大医院寻访——
本报记者 缪小霞
转自微信朋友圈某医护人员的帖子:
第一集:鼻科医生钝器暴打身亡;第二集:浙江护士孕期惨遭黑脚;第三集:名嘴爆粗辱骂护士无能;第四集:中日医院护士继续被打;第五集:南京急诊护士打成僵直。年后,大型电视剧《医闹》在全国各地火热上映,很担心国民会像观看《来自星星的你》一样期盼第六集的到来。
看似幽默诙谐的恶搞段子,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心酸、无奈的愤怒情绪。
最近较长一段时间来,医患关系成了敏感话题。医生与患者一定就是相对立的吗?其实,在人山人海的医院里,在千钧一发的手术台,在充满期待的病房内,在繁忙的门诊中,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维系着一段段医患真情。近日,本报记者特别走访了我市各大医院的数位患者,从他们口中听到了那些难忘的医患故事。
患者陈微平口中的好医生陈鑫:“为了病人80%的医保报销,他从市区跑到永嘉手术。” (陈鑫:温医大附一院骨科主治医师)
上个月底,陈鑫刚结束在永嘉中医院的下派工作。在回温前一天,他特地把陈微平叫来复诊。3个月前,陈微平刚由陈鑫主刀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因股骨头坏死,陈微平四处求医,被10万元的高额手术费吓住。去年,她认识了当时正在结对医院永嘉中医院下派的陈鑫。“因为我是永嘉山里人,家境困难,陈医生帮我想办法节省费用。”陈微平说,当时陈鑫帮她分析,如果在本地手术,医保至少可报80%。于是,手术在永嘉中医院进行。术后恢复很好。在其介绍下,同村的好几个同类病人也陆续找陈鑫主刀。
患者张亮口中的好医生郑海华:“他的细微,不只体现在眼科诊疗,还有对病人的态度。” (郑海华:温医大附二院眼科主任医师)
3年前,张亮因视神经病变在病房整整呆了128天。
为何要住院这么久?对于普通病人而言,这是个容易引起误会的问题。可张亮却要感谢医生。原来,早在13年前,张亮的右眼已闹过一次病,有一半的视野缺损,住院20来天。10年后,他的左眼也出现同样病情,且更加严重,视野缺损面积达三分之二,还伴有眼球水肿。“眼睛对人的作用太重要了,这次不敢马虎了。”张亮回忆,结合第一次的病史,郑海华精心为他安排治疗方案,根据其血压、血糖等因素综合治疗,实现标本兼治,直到水肿消除。
对张亮来说,这128天的住院是值得的,眼球水肿问题彻底治好,加上他视力还不错,病情基本能控制得好。
患者王肖岚口中的好医生郑翠苹:“她对我们更像是姐妹。” (郑翠苹:市中心医院血液化疗科主任医师)
王肖岚与郑翠苹的“交情”已有十几年之深。“我得的是血液肿瘤,经常要去随访化验指数,然后进行化疗,回病房就像呆在家里一样亲切。”66岁的王肖岚话语间很淡定。
一针化疗费用要1万多元,一个疗程至少要打4针。王肖岚说,郑翠苹对病人很体贴。前阵子,有批化疗药距离保质期到期只剩两个多月了,尽管大家都知道在保质期范围内药效都不受影响,但考虑到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郑翠苹主动提出换批新药再给他们用。
在王肖岚印象中,郑翠苹每天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着密密麻麻的病人信息,化验指数多少,什么时候该做化疗,什么时候需要复查,等等。
患者周阿奶口中的好医生陈晓曙:“他就像一位慈善使者。” (陈晓曙: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前年上半年,周阿奶因冠心病心绞痛严重到洗脸拧毛巾都会心口痛。住院期间做了造影检查得知,她身上有三根血管狭窄,其中有两根95%以上严重狭窄,需手术治疗。周阿奶因费用难以承受,出院回家。
下半年,病情复发,且更严重。这次接诊的医生正是陈晓曙。他调出病人之前的病历资料发现,病情不能再拖,手术风险虽大,但仍有较大把握。“费用方面,我会帮忙一起想办法。”陈晓曙不断鼓励周阿奶接受手术,并与其家人沟通,取得他们同意与理解。
分成两次实施的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共花费7万元,除掉医保报销,周阿奶自费花销3.5万元。然而,这笔账里,还有一笔神秘款项——陈晓曙为她申请了5千元的爱心补助款。
采访
后记
瘫痪卧床7个多月,突然又健步如飞。当57岁的患者许丽云被医生宣判“只能活3个月”时,温医大附一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滕红林帮她从死神手中救回一条命;患者黄春兰与丈夫先后都因脑血管问题,病情危急,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孙军及时救了他们。两夫妻成了孙军医术的活广告,很多类似病情的人都来打听治病经历,一一转危为安……
类似的医患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情节各不相同,却都是医患真情的真切流露。
此次采访,感触颇深。并非故事有多轰动,也非情节有多感人,而是感触于寻常中的细微处。医患之间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对医生来说,应该用心对待患者,既要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虽然医生不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情暖百家。对患者来说,也要体谅医生的压力和不易。医生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要是能换位思考就能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
医学具有局限性。不管医学如何进步,医生如何努力,仍难免存在一些遗憾,属意外情况,患者应理性接受。不要动辄闹到医院或责难医生,这样使得医生胆子越来越小,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越细,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当然,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医生引导患者说出他想了解的信息,需要技巧。医生用形象的、生动的语言,大致告诉病人疾病的情况,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相互信任、理解才能走出信任危机,重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