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端阳,
粽子香飘满厨房,
艾草微醺烟满堂,
雄黄入酒蛇逃亡,
荷包鼓鼓佩衣裳,
菖蒲插在门框上,
龙舟下水喜洋洋。
儿时,一到粽子香满大街、龙舟锣鼓响彻天空的时候,老妈就会从不知道哪里变出几个漂亮花布包着的小荷包,其中四个挂在家里蚊帐四角,一个用大头别针轻轻别在我身上。小时候不懂,只知道这小荷包时不时散发着香味,总想拆开来瞅瞅,这时候阿太就会从手帕里拣出几块麦芽糖说:“你妈妈手巧才做了这几个,别抠坏了,带着保平安啊。来来来,吃糖啦!”
长大了,学了中药才知道,老妈做的是香囊,香囊香味悠长,而香囊和端午节的渊源更是深厚。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端午节更有吃粽子,赛龙舟,佩戴香囊,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但是中药香囊的配方如何呢,具体作用,是不是适合人人带?
且听我一一道来。
中药香囊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预防丘疹性荨麻疹、鼻炎、失眠症、缓解手术前的焦虑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香囊能提高免疫水平,尤其是提高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抑菌、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
中药香囊根据其功效不同,配方繁多。常用中药品种有菖蒲、艾叶、辛夷、白芷、防风、香薷、苍术、白术、薄荷、荆芥、藿香、佩兰、木香、等多具有辛香走串之性。同时根据中医药理论配伍一些具有益气活血、镇静安神、止咳化痰、解毒杀虫等功效药物,如党参、黄芪、丹参、川芎、辰砂、夜交藤、薰衣草、桔梗等。
而这么多种药物,该如何选用配伍,才能达到最完满的效力呢?
祛湿香囊
夏季空气潮湿夹带暑热湿毒,特别容易困阻人体阳气,让人产生疲倦、乏力、不思饮食等不适感,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更容易受到疾病伤害。那么选用哪种配伍可以减少湿邪驻扎在自己体内呢?秘密武器--“艾绒”。
那些如《诗经》里“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样柔情似水的艾草会被精选出来,做成“艾绒”。先把艾草晾干,在通风处放上三年;再置于石臼内,千百次地反复捣杵,择去艾梗与碎渣,直至艾叶变成柔卷如云、温软如絮的“艾绒”。艾绒属纯阳,能固阳祛湿,再加上清热除湿的黄柏,散寒破结的桂花,便是除湿香囊中最强的组合。用这三味中药填充而成的香囊,能够将祛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湿邪无处可存。
驱蚊香囊
古语说“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灾”。炎热的初夏,病菌、蚊虫增多,面对各种蚊虫的骚扰,我们总是防不胜防,特别是家里有小宝宝的应当注意。因为孩子的免疫力较低,大都受不了蚊虫的叮咬,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可以让孩子将装有天然药草的香囊置于衣兜里随身带着或放置枕边,这样随时都可以防止宝宝被蚊虫骚扰,像是给孩子的皮肤罩上一层保护膜。而且香囊还有增强免疫力、驱除空气中的有害病菌的作用。秘方是啥呢?艾叶、白芷、菖蒲、薄荷、金银花、藿香、苏叶、丁香等,再罩上一个外形特别、色彩鲜艳的外套。
此外,还有防感香囊、防疫香囊、通鼻香囊等种类。
在使用香囊时,还要注意防水、防潮,孕妇、皮肤过敏者慎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不会过敏,但也有特殊情况,若直接接触皮肤而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应取下香囊,局部皮肤用清水冲洗。香囊一年四季均可佩戴,香囊的香气一般能维持半个月或一个月,气味减弱各种功效也会降低,此时应该及时更换药粉。
千百年来,中药香囊在预防时疫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因其简、便、验、廉的优势,更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应用。
PS:以上香囊具体用法用量,请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