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苍南人阿红无意中摸到左颈部有一个山核桃般大的肿块,很硬、推不动,因为不痛不痒,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就没太在意。
没想到肿块逐渐增大到鸡蛋大小,阿红这才慌了神,2017年12月26日她选择了到离家较近的福鼎医院检查,B超显示左颈部多发结节(异常肿大淋巴结节),治疗后未改善。
后来,阿红来到温州某医院,医生予以颈部肿块细针穿刺,病理报告为淋巴结炎,给予消炎抗感染治疗,但肿块缩小不明显。
今年3月份,她又跑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月6日行左上颈部肿块穿刺涂片检查,病理报告见散在恶性淋巴性细胞,分化差,建议空心针活检区分低分化癌与恶性淋巴瘤。3月14日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术,3月20日病理出报告,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拿着诊断书,她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洪小南教授的门诊,洪教授建议到温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化疗科治疗。
3月22日晚,阿红的左颈部肿块破溃,流脓,肿块有所缩小。
3月23日,阿红找到了市中心医院血液化疗科主任郑翠苹。
3月24日,医生开始为阿红进行全身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打了6个疗程的化疗,目前病情稳定,颈部CT检查未看到淋巴结,于今天早上出院。
什么是淋巴瘤?温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化疗科、温州市淋巴瘤亚专科主任郑翠苹介绍,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全身各组织器官都会受累,其中胃肠道最常见,皮肤、软组织、睾丸等处均可发生。该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50-7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淋巴瘤的类型非常多,病因尚不明确,郑主任指出,自身有免疫缺陷的患者比普通人群的发病率高,比如类风关患者。
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平均每2分钟就有1名新发淋巴瘤病人,每年总死亡人数超过20万。
而在我国,过去20年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了75%,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一种恶性肿瘤。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有些人,一旦感冒、咽痛,颈部淋巴结就会肿起来。难道发现淋巴结肿大就意味着可能患了淋巴瘤?对此,大家不必过度担心。郑主任解释,淋巴结炎是最常见的淋巴结肿大的原因。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大多伴有疼痛、红肿,表明光滑、质地较软,可伴有发热、临近部位的器官炎症等症状。肿大的淋巴结多为蚕豆到拇指大小,经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缩小,但有的仍可摸到。大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口腔炎、鼻炎、外耳道炎等炎症引起。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引起警惕呢?1、淋巴结能摸到肿大却不痛不痒;2、淋巴结摸上去质地较硬、活动性差,位置固定;3、淋巴结迅速增大;4、淋巴结肿大且合并夜间多汗,消瘦;5、淋巴结肿大伴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郑主任提醒,淋巴结出现以上这些表现时要小心,很有可能是淋巴瘤或其他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表现,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郑主任建议患者及时找血液科的专科医生进行诊治,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浅表淋巴结B超、CT,明确后再进行骨穿,确认骨髓有无浸润,再进行进一步治疗。
随着医学发展,很多新药的出现、治疗手段的更新,淋巴瘤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它已经成为一种相当程度上可以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坚持治疗是决定淋巴瘤疗效好坏的关键因素。
温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化疗科是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温州市医学重点学科,也是温州市医学重点学科群-肿瘤诊疗学科群的主要参与科室。科室擅长诊治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对各类贫血、血液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以及其它出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实验检测中心、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淋巴瘤中心、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淋巴瘤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专科等国内外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率先在市级综合性医院成立了淋巴瘤亚专科,并成功加入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成为温州市唯一一家加入到该组织的单位。
淋巴瘤亚专科是我市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系统从事淋巴组织肿瘤临床诊治和研究基地。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对疾病进行包括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预后(危险)分层的精确诊断,根据疾病预后(危险)分层为患者制定的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整体治疗,科学设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建立淋巴瘤患者数据库及患者随访卡,治疗后缓解患者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开展了以风险分层为指导的淋巴瘤个体化化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集落刺激因子支持下的剂量强化型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并与医院普外科、影像中心、病理科、超声科等科室通力协作,定期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确保每位患者及时接受最佳的专科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疗效。(陈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