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疗人才下沉,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自2013年6月,浙江省推出“双下沉、两提升”以来,温州不断推进医疗资源按梯度下沉,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
从“医联体”到“医共体”试点,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温州“双下沉、两提升”究竟带来哪些改变?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有没有更方便?看病难、看病贵是否有了破解之道?即日起,本栏目将走基层、看现场,陆续对基层医院进行回访,通过普通群众、基层医生、下沉专家等人的讲述,探寻温州医改改出的新变化。
近日在我市举行的医疗设备采购论证会上,瑞安塘下人民医院提出磁共振的采购申请。这个瑞安地区唯一一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在两年前开出血透室后,又将目光瞄准磁共振检查。医院院长程向阳很清楚,发展专科技术是留住病人的“硬杠杆”。
塘下镇位于瑞安东北部,人口约30多万。 一边是瑞安市人民医院,一边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直以来,塘下人民医院的发展着实有些“夹缝中”求生存。而“双下沉、两提升”的实施,为医院吹来了政策的东风,小医院在大医院的帮扶下有了大变化:专家下来了,专科建立了,手术开展了,病人留住了。
塘下人民医院在市中心医院帮扶下建立的血液净化中心
从0到1140 看病方便背后的“资源下沉”
昨日上午7点不到,家住江滨西路的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陈辉早早出门了,今天是他到塘下人民医院血透室轮班的日子。如今,除了塘下镇,龙湾、丽岙、文成等周边许多尿毒症患者都知道,这里每周二、四、六都有大医院医生过来,血透水平与大医院没差别。
医院2016年1月投用的血液净化中心,正是得益于温州市中心医院和塘下人民医院达成的专科托管型结对帮扶合作。程向阳坦言,开设血透室对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医院迟迟没有开出血透室,但病人的需求很强烈。
据瑞安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统计,瑞安市有近1000名尿毒症患者,按照一周三次充分血透来测算,瑞安市血透机缺口达100多台。因此,仍有不少患者迟迟排不上队,无法及时得到血透。
从人员培训、医护人员下派到装修、机器配置,经过市中心医院团队下沉“一条龙”帮扶,两年来,塘下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从零起步,发展成为拥有2名医生、6名护士、29台血透机,目前月透析患者1140余人次。
在血透室里,记者遇到了80岁患者李阿婆。她说,自己以前曾辗转温州多家医院等候血透床位,劳心劳力开销又大。现在塘下人民医院可以做,还能排上队,她就每周固定三次来血透,现在身体状况比较稳定。
除血透室外,市中心医院瓯越名医陈利民还把名医工作室驻点到塘下人民医院,每周二有专家来该院B超室坐诊,帮助开展胎儿三维立体超声成像检查、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等一系列新技术。
市中心医院超声影像科专家在塘下人民医院为患者做B超
从0到40 手术室激活的“人才下沉”
医联体专科帮扶,为塘下人民医院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径。可是新的难题摆在程向阳的面前:科室带头人去哪儿找?
去年,瑞安市成为全省首批启动“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县(市、区),打造升级版的“双下沉、两提升”,实实在在解决了程向阳的难题。据瑞安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谢象岙介绍,瑞安市人民医院与瑞安20家医院机构组成医疗服务集团,通过“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医生下沉变为医生排班,实现患者跑变成医生跑。
一纸“医共体”协议书,既让塘下人民医院多了一个名字:瑞安市人民医院塘下分院,由此也带来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前不久,一名胡姓工人突发腰椎骨折被送到塘下人民医院急诊。按照原先的流程,急诊120会将其转运到瑞安市人民医院做手术。但如今,患者不仅能留在塘下做手术,主刀医生还是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戴鸣海。从急诊入院到手术结束,不到半天时间,而且报销比例高,看病负担也减轻了。
程向阳说,医院住院大楼于2012年投用,大楼顶层设计了层流手术室,光设备就投入300多万。但是由于技术和人才欠缺,高配置手术室却只能开展常见的小手术,重大手术开展例数为0。“直到医共体为医院送来了一批专家,今年来,医院开展的三类手术已有40多例,还开展了1例四类手术。”
“双下沉、两提升”在塘下人民医院的落地,让原本沉寂的乡镇医院渐渐焕发出新生机。据统计,去年医院门诊量超过34万人次,出院近5000人次。对于未来,程向阳已有新的计划,将医院一侧20多亩地进行征收,拟建设全新的门急诊综合楼。
来源:温州日报